上師寶在法座說:『漢地佛教中,或因所依经論不同,或因見地根器的相异,才形成了不同的教派。但歷代高僧大德和而不同,方得大成。数千年间,無論教、禪、講诸教派间大多相互尊重,互不排斥,相安无事,各度其应机之人。漢地高僧大德正因這種 “有容乃大”的胸襟,佛教才成为中國文化中最壮美的人文景观,才能傳遍亞洲,利益全人类。我們應學習早在千多年有漢地特式的利美運動!』
追隨師父卓格多傑學習佛法不經不覺已有數年時間,我叫弘佛。在這段修學佛法期間,所聽聞過的經論包括有普賢上師言教、入菩薩行、入中論、菩薩瑜珈行四百論,令我的思維更富有內涵,生命質素亦提升了很多。每一次聽聞上師以簡單、直接、幽默的說法技巧將以上大乘論典演譯,不但有歷久常新的感覺,而且內心充滿平靜、快樂和自信。

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上師寶是利美運動領袖卓杜仁波切的傳人
上師寶在法座說:『漢地佛教中,或因所依经論不同,或因見地根器的相异,才形成了不同的教派。但歷代高僧大德和而不同,方得大成。数千年间,無論教、禪、講诸教派间大多相互尊重,互不排斥,相安无事,各度其应机之人。漢地高僧大德正因這種 “有容乃大”的胸襟,佛教才成为中國文化中最壮美的人文景观,才能傳遍亞洲,利益全人类。我們應學習早在千多年有漢地特式的利美運動!』
上師寶開示「八供」
依據上師寶吩咐,弟子家中設有壇城,前必備水、水、花、香、燈、塗、果、樂八種物品,以八供向諸佛菩薩獻供,積聚資糧。
關於八供的起源,有個追溯至古老印度的說法,認為「八供」原本是古印度迎請國王、貴賓的禮儀。在酷熱的天氣中,國王、貴賓遠道而來,一定很口渴,迎接之時,首先獻上飲料讓國王解渴;其次獻上洗足水,讓國王洗去路上所沾染的塵埃;接著獻上鮮花,表示歡迎。在迎請國王前往招待處的路上,要點燃薰香;進入室內時,要點燈照明。國王就座之後,獻上香水讓國王塗身,去除勞累,接著供養食物。國王用餐時,還要表演歌舞音樂,讓國王歡喜。世人以國王為尊,修行人以佛菩薩為尊敬對像!所以我們在壇前設八供,表示歡迎佛菩薩到來!當然最重要是自已的誠心!
訂閱:
文章 (Atom)